
2024年10月21日(甲辰龙年农历九月十九),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在这独特而珍贵的日子里,诚邀大众一同品鉴观音画像,不仅可增添无尽福泽,更愿借此机会,一起领悟观世音菩萨那浩瀚无边的慈悲与智慧之光。
01

(传)张僧繇《鱼篮观音图》
弗利尔美术馆收藏
张僧繇,画家四祖之一,擅采用凹凸晕染法写真、顼道人物,用“疏体”画法。本画线条简洁流畅,形神备至,不似《二十八宿神行图卷》等摹本线条拘谨、形象呆滞,应断为真迹。如是,则此便为世上孤本了。
画中观音如绝世美女亭亭玉立,风中侧头,关爱的目光落在篮里的红鱼上。鱼下垫着的水草更细致地表现了观音对鱼的无微不至的爱心。
白净的双脚一如她白净的肤色落在尘土上,代表纯洁入世。把鱼画成红色,那是画家的绝妙构思。不仅是观音要关注鱼,画家更想看画的人注意它。鲜活的鱼,代表的是生命本身,应该活在水里——适合生活的环境中。观音要把鱼带到哪里?对!离开这只有风尘的现世,到“有水”的地方去。观音右手挽篮,左手挽带,暗示不仅要超度众生,还要超度自己。
02
敦煌绢画:《如意轮观音菩萨图》
敦煌出土 绢本设色
尺寸:71.5 x 60.7 cm
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
如意轮观音是密所传六观音之一,其图像一般为六臂相。至于其手持之宝物及印相,则依经轨不同而有多种差异。据《如意轮瑜伽念诵法》所示:如意轮观音具六臂,全身金色,头上结宝顶髻,戴庄严冠,以示庄严。
冠中化有阿弥陀佛,住于说法相。六臂表示能游于六道,以大悲心解除六道众生各种苦难。
03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
九世纪 晚唐敦煌绢画
绢本设色
尺寸:165 x 125.3 cm
印度国家博物馆收藏
斯坦因敦煌绢画
这是一幅极其精美、描绘细致、色彩鲜艳的九世纪晚唐绢画,出自敦煌莫高窟第17窟。图中央大圆光中,主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结跏趺坐于精美莲座之上,顶有华盖,头光由尖形光芒重叠组成,外圈为蓝色火焰纹。
观音菩萨头戴宝冠,顶有化佛,眉间有白毫。面庞圆润、五官秀美,神态安详、法相庄严。身佩项圈、璎珞、臂钏、腕钏等饰品庄严全身,斜披红色络腋。胸前上二手各拈长茎莲花,中二手当胸合十,下二手置于腹前结禅定印。身侧各手执日轮、月轮、莲花及净瓶等不同持物。身后有无数双小手,每只手画有一眼,组成圆轮背光,外圈绘红色火焰纹。
04
《引路观音菩萨》
此画发现于敦煌藏经洞,斯坦因所搜藏之图像,系唐末之作品。
菩萨身以璎珞天衣庄严,其右手持柄香炉,炉中出香烟一缕,烟中有五彩云,云中现净土宝楼阁。左手持莲华,华上有宝幢。其身后有一女人随从。图之右上方,书“引路菩”三字。
05
英藏敦煌唐代麻布画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
麻本设色 唐代 8世纪末~9世纪初
规格:101 x 102.5 cm
大英博物馆收藏
斯坦因绘画
面相丰圆,头戴宝冠,冠中有阿弥陀化佛像。斜披天衣,腰系长裙,璎珞环钏饰身,神态端庄。身内两侧伸出40只大手,各持法器、法物。
其他千手各有一眼,巧妙地组成圆形法光,配做观音的背光,看上去像莲瓣编成的大花环,又像发出万道光芒的红日,在无数只眼和手构成的花环和红日之中,观音菩萨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
06

五代《白衣观音》
绢本,设色,纵52cm,横55.2cm
敦煌藏经洞出土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07
温县慈胜寺壁画
纳尔逊博物馆
画面中春蚕吐丝般紧劲铁线所表现出的高超造型技巧令人叹为观止:菩萨那华腴丰满的肌体、婀娜多姿的体态、烂漫如花的手姿、当风飘举的吴带、玲珑剔透的头光以及浓淡相宜的敷色,皆令观者目炫神迷。
08

北宋佛画《水月观音菩萨像》
十世纪乾德六年(968年)北宋佛画
绢本彩绘 尺寸:106.8 x 58.9 cm
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收藏
主尊水月观音结跏趺坐,化佛冠,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柳枝,榜题“南无大悲救苦水月观音菩萨”,下方两侧各一身供养菩萨,榜题均为“持花供养菩萨”。
此画下方有一篇基本完整的《绘观音菩萨功德记》,尾署“于时干德六年岁次戊辰五月癸午朔十五日丁酉题纪”,时为968年。
09
敦煌绢画
十世纪 《十一面观音菩萨图》
绢本彩绘
尺寸:101.5 x 60.7 cm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此画是朝廷官员程恩信为已故大乘寺坛头阁梨妙达供养敬画了此幅十一面观音像。画面下部供养人画像,画一男供养像一女供养像对坐,于一矮几上。右侧为一比丘像,身后立一小比丘尼像。题记:亡姊大乘寺坛头阇梨妙达邈真一心供养右侧男供养像,身后立一小孩供养像:信士弟(子)衙前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程恩信奉为亡姊敬画功德一心供养。
10

吉美博物馆藏敦煌北宋绢画
十世纪《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图》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
彩色绢画
规格:189.4 x 124 cm
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
此图上部中心有圆轮背光,圆内观音菩萨头顶化佛宝冠,跣足直立于置在供坛上的莲座上,四十二只大手对称地各持法器、宝物,其中肩上一双大手,一手举红色日轮,一手举白色月轮;胸前双手合十;另有双手胸前作说法印,还有两手腹前作“法界定印”。
圆内有无数只有眼小手组成观音的背光,圆外四周由上而下对称地画出观音的部众眷属:最上层为四大天王,向下是大辩才天女、婆薮仙,再向下中间供桌上置香炉供养,两旁为日藏菩萨、月藏菩萨持供盘,再两旁是火头金刚、碧毒金刚、大神金刚、密迹金刚等。
观音下部中间为供养发愿文,右为水月观音像,左为女供养人画像。整幅画面构图巧妙,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对称均衡,人物生动,色彩鲜丽,虽然历经千余年,如同新画一样。绢画真实地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庄严妙相、慈悲仪容。
11

敦煌北宋绢画《不空羂索观音菩萨像》
北宋绘画 绢本着色
尺寸:84.0×64.6 cm
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这是一幅十分精美细腻的敦煌绢画:主尊不空羂索观音一面八臂,结跏趺座于莲座之上。头上顶戴化佛,左肩披着以四个小白点为一菱形组的黑色鹿皮。八臂中主要双手各于胸前持长茎莲花。其余各手分别持短颈水瓶、如意宝珠、长颈水瓶、宝印、羂索、与置膝结手印、主尊类似S型的头光是中唐以后常见于敦煌壁画中的形式,头光之上为宝树围绕的伞盖,其间宝花盛开。背光下方为菩萨端坐的大莲花,其下为植有含苞待放的莲花之方型宝池。
12
南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绢本设色 176.8x76.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尊观音与常见的一头两手的显教观音像不同,她的头顶共有二十六个菩萨头和一个佛头,有一千只手,每一只手的手掌中间又有一只眼睛,所以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万顷波涛,四天王背负着一座七宝莲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十分庄严地站在台上。左右各有两位菩萨随侍,下方的天龙八部双手合什,向观音菩萨示敬。观音菩萨头戴化佛宝冠,绀发垂肩,双唇上下都有胡髭,仍作男相。但五官秀美,已流露出女性化的特质。
全图赋色妍丽,璎珞装饰和七宝莲台都描绘得十分仔细。人物衣纹线条柔劲流畅,这些特色都与传至日本的南宋佛画十分类似,是一幅难得的南宋佛教绘画精品。
13
牧溪和尚的《白衣观音像》
纵约173厘米,横99厘米
绢本水墨,淡彩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此图中的主角,曾被日本美术史家矢代幸雄誉为“幽婉的梦幻般的白衣观音”,端坐于溪边的岩石上,神态端庄,作冥思状。观音慈眉善目,表情安详,令人肃然起敬。
旁置净水瓶,身后石崖长有垂青野竹,间有淡淡清岚。观音衣纹用淡墨,圆润流畅而简洁;岩石用披麻皴表现,用笔秀逸,画面清幽静穆,很好地再现了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大寂寞、大关怀的心境。
14

西夏佛画《水月观音》
黑水城出土
十三世纪佛画
粗麻布彩绘
尺寸:68 x 48.8 cm
俄罗斯冬宫博物馆收藏
主尊观音菩萨呈遊戏坐姿于石座上,慈悲安祥。右侧有傾斜的山峰,左侧石桌上有內插柳枝的水瓶,石座周围绿水荡漾,右下方岸上有信徒二人,一人双手合掌祈求。从服飾特征可知,此人无疑是当时的文官形象。另一人身材高大,上身赤裸,肤色暗紅,下穿红色长裙,双手前举插有芍菊的花瓶。此人可能是一位西夏侍者。二位信徒在岸边隔水拜见观音菩萨。观音菩萨面相及头冠為藏地风格特征,其余为汉地特征。
15

西夏绘画《十一面观音菩像》
12-13世纪 内蒙黑水城出土
绢本设色 尺寸:132 x 94 cm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
此黑水城出土的唐卡配置内容非常丰富。观音带多层头光,下层主三面头光为粉红色,上层诸面头光为白色椭圆形。头光外圈有五道色彩,呈放射状,最外层的大圆红色背光极为出色。
唐卡最上端是五尊如来像,身相着色各不相同,有绿色、红色、黄色、白色、蓝色,分别对应于不空成就如来、阿弥陀如来、大日如来、宝生如来及不动如来。五尊如来下方,观音菩萨身后左右有二比丘,手结安慰印,一般认为他们是阿难和大迦叶尊者。观音两侧为四大天王;其右手一侧是东方持国天王、持伞者是北方多闻天王,左手侧是南方增长天王和持蛇者西方广目天王。唐卡底端分别是马头金刚、白伞盖佛母、摩利支天及绿度母。
16

元代颜辉所作《水月观音图》
十三世纪 元代
颜辉 绘
立轴 绢本水墨
规格:111.13 x 76.2 cm
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收藏
此图为元代画家颜绘所作,水月观音为三十三观音之一,通常描绘其坐于临水岩石上,带大圆光。此图观音脸部圆润,神情安详,双手抱右膝,坐于岩岸上,身后为透明大圆光。观音身着透薄天衣,隐约可见臂膀。衣纹线条流畅,以淡墨表现衣褶深浅。观音右侧为蓝色琉璃器皿,中置杨枝净瓶。岩岸下为波涛江水,后有松柏盘岩及飞泉直泻。全画以水墨为主,整体色调宣淡而明快。
17

元代佛画《白衣观音像》
挂轴 绢本着色
纵99.1 cm 横40.3 cm
奈良国立博物馆收藏
本图中的观音眉眼微吊,僧祇支提至胸高位置的相貌和衣着造型较为罕见,旁边可见带有柏叶的树木,这些对普陀落伽山景观的描绘与中国宋元代以及日本镰仓至室町时期大量描绘的图像稍有不同。
在其它作品中也可见对定式部分进行改变的容姿,因此在常规普陀落伽山白衣观音图像出现之后,这些即被视为非常规的作品。
18

法隆寺《金堂观音》
绘制于公元700年前后的法隆寺金堂壁画,是飞鸟时代现存唯一的佛画。这些壁画是遵照释迦佛天界、阿弥陀佛天界、弥勒佛天界、药师佛天界的佛教说话,在金堂四面大壁共十二面壁上绘制而成的,这是日本最古、最大规模的佛画群。
19

平安时代佛画
《船中涌现观音菩萨像》高野山 龙光院藏
平安时代
国宝 绢本
纵79.4厘米 横41.8厘米
据说就是在延历23年空海入唐乘船遇险时观音于风雨中涌现化解船难的画像。此尊观音造像与一般颇为不同,手执莲花,头戴宝冠,怒目扬眉站立在一个木质的漆器台座上,壮硕丰满的身躯披着淡金黄色的长袍,在风雨中飘动着,双袖茸茸的的羽毛也随着飞扬,充满了速度与动感,衣服纹饰承袭唐代的截金法描绘精细的纹样。
20

平安时代《准胝观音》
绢本着色
103.4×47.4
平安时代 12世纪
本作品的准胝观音身体涂白,以朱线勾勒轮廓。宝冠上贴有金箔,墨线勾勒,头发涂略带灰色的淡绿色。衣裙及莲华宝座为略显灰色的白色及淡褐色、淡青、淡绿等,多用混有白色颜料的中间色。轮廓线也用墨线勾勒,装饰台座的花瓣类的轮廓为白色线。
21

《如意轮观音像》(滋贺 法藏寺藏)
平安时代 重文
绢本
纵123.9厘米 横91.7厘米
22

《如意轮观音像》
平安时代
绢本
纵92.6厘米 横43.5厘米
23

《圣观音像》(岛根峰寺藏)
平安时代 重文
绢本
纵102.9厘米 横57.5厘米
24

《十一面观音像》
纸本着色
纵169.0cm 横90.0cm
平安时代 12世纪
奈良国立博物馆
本图为面向画面左侧的十一面观音象。图象的右手垂在膝前,手印呈「与愿印」(指实现祈愿的手印,手心朝上五指向下舒展),手腕带着数珠,左手拿着一瓶插有红莲花的水瓶。观音的头上有菩萨面、瞋怒面、狗牙上出面各三面,及大笑面、顶上佛面各一面,共有十一面。
25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日本国宝-12世纪《千手观音像》
绢本着色
规格:138.0 × 69.4 cm
平安时代 12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千手观音拥有千手、千眼,藉以救助世间的芸芸众生。观音头顶上画有十一个小颜面(三面菩萨相、三面白牙向上相、三面忿怒相、一面暴笑相、一面如来相),以及象征阿弥陀如来的化佛。千手的表现,包括持有锡杖与三钴杵等、掌上有眼的四十二只大手,以及无数只小手。
作天女造形的功德天(亦称吉祥天,广施福德之女神)和婆薮天胁侍于观音两侧,从而构成三尊象的形式。其中,婆薮天是婆罗门出身而侍奉于观音的仙人(婆罗门是印度种性制度中最高地位者)。
观音和功德天的身躯以纤细的墨线描绘,轮廓在线再以朱红色稍加晕染。观音的衣裙上,除了金箔和金泥外,还以金箔细切而成之截金,在整块布面上贴饰出纹样。其截金装饰的精致表现,在平安时代的佛画中,堪称是特别华美的。另外,背光上也装饰着金箔及色彩缤纷的纹样。
26
《杨柳观音像》
高丽至治3年
徐九方
泉屋博古馆
高丽佛画和高丽青瓷一起被誉为艺术技巧最卓越的文化遗产,全世界目前只有160多幅高丽佛画。韩国国内只有10多幅,而日本寺庙、博物馆和个人收藏者收藏了130多幅,堪称绝品。
日本寺庙因羡慕高丽发达的佛教文化,所以想要收藏高丽佛画。因此,在高丽末期、朝鲜初期,高丽佛画成为倭寇的掠夺对象。在朝鲜时代,也有不少高丽佛画因外交和贸易需要越过玄海滩被运往日本。因当时推行废佛政策,所以朝鲜时代并不重视佛教遗产。因此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韩国国内已经没有一幅高丽佛画。
高丽佛画形态细腻淡雅,色调鲜艳,勾勒有力,是一种蕴含了高丽时代原有的文化形态的宗教工艺品。特别是被称为“水滴观音”的日本浅草寺所收藏的《水月观音图》十分有名,这幅作品在日本当地都没有公开过,连日本学者都很难见到它。
27
朝鲜佛画《观音三十二应身图》
朝鲜明宗五年(1500)
李自实 绘
绢本设色
高 201.6厘米 宽 151.8厘米
日本知恩院藏
据画面题记,此图系朝鲜明宗五年(1550)仁宗的妃子恭懿王大妃为祈愿仁宗(1545在位)冥福而作,内容依《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及《楞严经》记述,由李自实绘制,尝供奉于韩国全罗南道灵岩郡道岬寺金堂。依题记判断,此幅是韩国现存唯一的三十二观音应身图。
28

《水月观音图》
十九世纪 朝鲜时代佛画 绢本设色
画面尺寸:77.5 x 77.5 cm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翠竹下、磐岩上,主尊观世音菩萨头戴宝冠,顶有化佛。发髻高束、发绺垂肩而下。细眉长目,双目微垂、面庞圆润,神态安详。身着一袭白色衣衫,饰以红色边缘,佩璎珞及手镯庄严全身。呈自在姿安住在波涛磐岩之上。身旁置有一金色的净瓶,内插一株碧绿的杨柳枝,自然弯曲下垂,静静而立。上方祥云缭绕、小鸟飞翔。下方嶙峋怪石、波涛翻滚,左右两侧有善财童子和龙王在参拜观音菩萨。
29

狩野元信代表作《白衣观音像》
十六世纪 室町时代
狩野元信 绘
挂轴 绢本设色
尺寸:157.2 x 76.4 cm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此画是狩野元信的代表作品,亦是日本美术界较为有名的一幅画,在日本有关绘画的论文中被反复引用。峭壁下、攀岩上,主尊观世音菩萨头戴风帽,发髻高束。细眉长目,双目微垂、面庞圆润,神态安详。身着一袭白色衣衫,佩璎珞庄严全身。衣褶线条流畅、自然垂下。呈跏趺坐安住在波涛盘岩之上。两侧似悬崖峭壁、古树枯藤,下方嶙峋怪石、波涛翻滚。
30

《白衣观音图》
十五世纪 室町时代佛画
挂轴 绢本水墨
尺寸:114.6 x 53.2 cm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收藏
在大海峭壁枯藤之下,一轮巨大的明月式皎洁头光里,观音菩萨束发髻,发绺垂肩。面庞圆润、五官秀美,双目微垂,神态安详、法相庄严。以自在姿倚靠在大海磐岩之上,净瓶内插有一枝杨柳静静在身旁而立,磐岩下是翻滚的波涛海浪。观音菩萨身姿优雅、舒展大气,让人见而欢喜,法喜充满。
31

十四世纪佛画
良全绘《如意轮观音图》
良全笔
纸本墨画淡彩
尺寸:109.6×44.1 cm
南北朝时代 14世纪
山本达郎氏捐赠 东京国立博物馆
此幅“如意轮观音图”的上部树木取自技法超前的水墨画,尊像部分一般认为是彩色如意轮观音像的水墨画版。观音的衣裙及宝冠、莲花宝座等处施有细腻的金泥图案,却并不夺目,圆光的背后隐约可见的岩石采用淡墨描绘,画面整体围绕观音描述其周围的空间,本图是唯有精通水墨技法的良全方能绘成,作为14世纪的水墨佛画也可谓是极其成功的。画面右下角有“海西人(kaiseijin)良全笔”的金泥落款。
32

《男相白衣观音像》
十四世纪明初佛画
灵隐寺主持慧明禅师题
绢本着色
尺寸:115.4 × 56.1 cm
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收藏
这是一幅十分稀有的元末明初以男观音为主尊的白衣观音图;又因为画面左上方有当时杭州灵隐寺主持慧明禅师的题赞而闻名。此画表现的是主尊白衣观音菩萨安详地端坐于普陀山珞珈山海边岩石之上,身侧怪石嶙峋、峰峦叠嶂,身下浪涛翻滚,身后峭壁上方枯藤松柏斜插。在松枝下方,观音菩萨发髻高束,披戴风帽,面相圆润,神态安详、法相庄严。一袭白衣自然垂下,衣纹简洁流畅、高贵典雅。唇下的一缕胡须显示主尊为男观音。
33

明 佚名
《龙王观音图》
立轴,绢本设色
164×101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中观音面容慈祥,端坐于仙坛之上,小童侍女恭敬地站于两侧,水面上,一身着盔甲的武士站于祥云之上,水中老龙王面朝观音持笏板相敬,周围竹影婆娑,祥云缭绕,一派仙境。笔触纤细流畅,人物神态刻画精致。
34

刺绣《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
十五世纪 室町时代刺绣佛画
绢本刺绣贴花
尺寸:195 x 79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35

林观十娘供养 《观音菩萨像》
立轴
1398年明代佛画
规格:173.4 x 64.1 cm
水墨 设色绢本
美国洛杉矶县立博物馆收藏
这幅明代大型绢画,尺寸硕大,绘制精细至极。以稀有珍贵的植物及矿物颜料绘制而成,并施以金粉,色彩富丽沉稳,烘托出观世音菩萨栩栩如生的神态与神圣的神韵,生意盎然。
此画像为明代福信女林观十娘为保身体平安而出资所绘,此画绘制极其精细讲究,笔触沉着严谨、设色稳重,所绘观音面容端详、庄重传神。头饰华丽宝冠,上有化佛(阿弥陀佛)。菩萨面向丰满端正、宽额、脸型方圆,目为丹凤青莲华眼,呈微睁状,表情静穆祥和,高鼻柔唇,有胡须。配饰璎珞珠宝挂件,身着华丽衣衫,跏趺坐于华丽的莲花宝座之上。
36

《白衣观音与十六罗汉图》
明末清初
直径21.3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这幅精美的佛画是一组画册中的一幅,与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珞珈山白衣观音与十六罗汉图》几乎完全一致。
主尊白衣观音菩萨安详地端坐于普陀山珞珈山石窟内,下方浪涛翻滚,有一红衣童子即善财童子正在朝拜观音菩萨。石窟二侧及松树下、石桥上共有十六罗汉围绕。
37

清 丁观鹏 《莲座大士》
挂轴 设色绢本
纵124.9cm 横66.1cm
丁观鹏(1547—1628年尚在),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善画人物,佛像,尤工白描,兼能山水。早年人物画用笔细秀严谨,取法文徵明、仇英,后变化为粗劲苍厚,自成一家。所作题材多为罗汉、观音大士和历史人物故事等。又能作山水,近吴门文氏,偶用米法写山,处处臻妙。并绘制了不少书籍插图,对当时木版刻画艺术具有一定影响。曾为名墨工程君房、方于鲁画墨模。
38

周邦彰绘《千手千眼观音像》
尺寸:221 x 101.6 cm
观音菩萨发绺披肩、面庞圆润,法相庄严。结跏趺安住于须弥座莲台之上。身着菩萨天衣,饰以璎珞宝珠庄严全身。圆轮背光中对称地画观音菩萨伸出的42只手,其中一双主臂高托坐佛像于头顶、另有一双主臂当胸合掌、还有一双主臂托钵结禅定印。除了三双手作法印,其他各手对称地持各种法器、法物。
观音两侧对称地站着二十八部众中的部分天王、众神,如四大天王、婆菽仙人、吉祥天女、阿修罗王、火神王等。法座下方正中为梵天正在请法的背影。此画人物众多、场面恢宏、是十分精美的明代艺术珍品。
39

闵贞绘《童子拜观音》
规格:66.0 x 51.5 cm
闵贞(1730-1788),清画家。江西南昌人,侨居湖北汉口,字正斋,或呼闵騃子。善书画篆刻。尤工山水、写意人物,笔墨超逸。
40
张大千临摹
《敦煌壁画观世音菩萨像》
41

狩野芳崖《悲母观音图》
《悲母观音》很好地使用了佛教绘画和水墨画的描法,同时在颜色感觉和空间把握方面巧妙地采收了西洋画之所长。
来源:墨阳文化艺术
图片均搜集自网络公开资料,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关于「福慧天开」】
「福慧天开」是由北京天开寺建立,北京慈恩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的宗教界自建网络平台。
官方网站:www.fhtiankai.com
客服中心:010-85885773 Email:kefu@fhtiankai.com
法会咨询及义工报名:010-61311008
佛事咨询:18301131836(微信同号)